請員工的成本是多少?千萬不要漏算勞健保!個人與單位負擔費用對照表

分享:
[109/11/20 更新]:更新 109 年勞健保級距表

[110/12/20 更新]:111 年勞健保級距更新可參考:小公司的薪資計算好幫手 – Simpany 勞健保計算機更新 111 年版囉~

雇用一個員工的成本到底是多少?除了薪資以外,千萬不要漏算了勞保、健保、勞退金!那到底勞健保、勞退金,每月需要幫員工負擔多少、員工個人又應該負擔多少呢?

如果不想辛苦的一個一個手動算,快來看看創業者都推薦的好幫手:「Simpany 勞健保計算機」!只要輸入月薪,一張表幫您搞定所有公司人員的勞健保相關計算!立即使用!老闆的時間就是金錢啊!

如果您還是希望深入了解,以下也提供「勞健保與勞退金個人與單位負擔費用對照表」的使用方式:

  1. 先找到您幫員工投保的薪資級距
  2. 將該級距的「勞保費用雇主負擔合計」+「健保費用雇主負擔」+「勞退金(雇主負擔)」,就是所有雇主需要負擔的部份。
  3. 員工應自行負擔「勞保費用個人負擔合計」+「健保費用個人負擔」,這部分應該由員工薪水裡先扣繳,待繳費單寄到公司之後才由公司一併繳交。
  4. 此金額是每「月」個人與雇主分別需負擔的勞健保、勞退費用。
  5. 如果員工月中到職或離職,需要計算到日,可以參考此篇說明,也歡迎使用「Simpany 勞健保計算機」一鍵快速算!

所以員工們,老闆其實除了薪水以外,還需要多負擔每月好幾千的勞健保費用。而老闆們,在算成本的時候也千萬別漏算了這個在薪資之後常常會漏掉的隱藏成本唷!

另外特別說明一下,幾個比較常見的情況:

  • 如果員工人數小於五人的小公司,且都是創辦人尚無外聘的正職員工,依法可以不設「勞保」單位,保健保即可。
  • 如果是外聘的正職人員,公司最少需要提供給員工「健保、就保、勞退」的保障。
  • 如果要設勞保單位,要一位員工以上才可以!
  • 如果只有負責人一人,而且有投保在其他公司,則可以免設立勞健保單位。

p.s. 如果您的情況是還沒請員工,只有幾位共同創辦人,可以參考:如何規劃勞健保最省呢?請點我看攻略!

勞健保個人與單位負擔費用對照表

歡迎由下方表單直接查看,也歡迎點我下載 勞健保、勞退金,每月個人與單位負擔級距表

勞健保計算器

還是覺得頭昏眼花?沒關係,快來使用「Simpany 勞健保計算機」,超簡單的介面讓你一鍵算出勞健保費用!
轉載需知:此文章由 Simpany 簡單開公司原創,轉載請務必保留原文連結。
Simpany 網站:https://simpany.co
Simpany 部落格:https://blog.simpany.co
分享:

About Amber Lin

林端容,致力於讓台灣創業環境更友善。台大經濟系畢業,現任 Simpany 簡單開公司共同創辦人,能夠體會創業者的辛酸與視角、同時具備政府服務經歷,希望能將經驗整理分享、資源串接得更理想。 政府服務經驗包括:臺北市政府市政顧問、臺北市產發局顧問委員、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社企聚落發展委員等。  創業經驗包括:Simpany 簡單開公司共同創辦人、Changee 暢橘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Changee串串創意行動營發起人、曾獲 Shopping Design Award Best 100 最佳藝文平台、AAMA 台北搖籃計劃第四期創業家、MOSA 台灣首屆國際性創新創業年度會議主席等。

4 thoughts on “請員工的成本是多少?千萬不要漏算勞健保!個人與單位負擔費用對照表”

  1. 請教一下,目前公司欲聘請一位員工,保工會的話,勞退的部分該如何處理?
    是否等於請員工繳交國民年金?

    健保的部分也可以一起加在工會嗎? 還是一定要加在公司呢?

    謝謝

    1. 您好,如果是外聘的正職員工,最少要給予「健保、就保、勞退」的保障。
      如果員工投保在工會,就沒有就業保險的保障,也沒有勞退金,
      就業保險的保障包括: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失業給付、職業訓練生活津貼、健保費補助、提早就業獎助津貼,
      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員工權益,因此不建議讓員工投保在工會,會違反勞基法,也很容易造成未來的勞資糾紛。

Comments are closed.